站得穩、走得直,是行動自由的開始!
跌倒不是偶然,多數都是「平衡力」悄悄變差所致。對中高齡族群來說,維持良好的平衡能力,是預防跌倒、延緩失能的重要關鍵。
今天就帶大家認識什麼是平衡力,並透過簡單安全的方式,每天在家也能有效訓練、強化穩定性!
一、平衡力與跌倒的關係是什麼?
平衡力指的是身體在靜止與動作中維持穩定、不傾倒的能力。中高齡者常因為以下原因導致平衡變差:
🔸 下肢肌力下降
🔸 視覺與前庭(內耳)功能退化
🔸 空間感與神經反應變慢
🔸 藥物副作用或慢性病影響(如糖尿病、帕金森氏症)
一旦平衡力下降,就容易在走路轉彎、拿東西、甚至洗澡時摔倒,而跌倒後可能導致骨折、住院甚至失能。
二、靜態 vs 動態平衡:你兩種都要練!
靜態平衡
是在不動的狀態下保持穩定。例如:站著不晃、單腳站立。
→ 適合初階訓練與平衡能力初退化者。
動態平衡
是在移動中控制身體的穩定性,例如:走直線、轉身時不跌倒。
→ 適合日常活動準備、提升行動自信。
這兩種平衡都對中高齡生活機能非常重要,建議交替練習,循序漸進。
三、一分鐘站立測試:檢查你的平衡力
這是一個居家自我檢測方法,測試你的靜態單腳平衡能力:
測驗方法:
- 赤腳或穿平底鞋,站在牆邊
- 單腳抬起,雙手自然下垂,不扶牆
- 看單腳可站立多久
評估標準(無輔助):
- 60歲以上能單腳站 ≥10秒:及格
- 若<5秒,建議加強平衡訓練
- 若無法離腳或站立中搖晃嚴重,請先諮詢專業
四、實用又安全的平衡訓練動作
這些動作不需特別器材,在家就能練習,重點是安全+穩定+可進階:
單腳站立訓練(靜態平衡)
做法:
- 站在椅背或牆旁
- 雙腳併攏,抬起一腳,維持 5~15 秒
- 雙腳交替,每腳做 3 次
初學可扶牆,進階可閉眼或增加時間
走直線訓練(動態平衡)
做法:
- 在地板上劃一條直線或貼膠帶
- 腳跟對腳尖,一步一步慢慢往前走
- 走 5~10 步後再倒退走回來
眼睛盯著前方,不低頭。初學者可在牆邊或有扶手處進行。
坐姿重心轉移(初階版本)
做法:
- 坐在椅子上,雙腳踩地
- 身體慢慢左右、前後傾動,感受重心變化
- 保持腹部微收、上身不晃動
適合平衡感差者,用來練習「穩定中移動」
五、練平衡要安全!長者練習四大建議
練習原則:
- 在有支撐物(椅子、牆)旁訓練
- 一次練習 5~10 分鐘即可,避免疲勞跌倒
- 穿著止滑鞋或赤腳訓練,避免地板滑倒
- 搭配腹式呼吸、收腹意識,提升穩定性
六、輔助工具怎麼用更安心?
為確保訓練過程安全又有效,中高齡朋友可搭配以下輔具使用:
🔹 椅背/牆面:提供練習支撐與心理安全感
🔹 彈力帶:進階可用於增加腿部阻力、加強控制
🔹 瑜珈墊或防滑地墊:避免地板太滑
🔹 走路輔具(如助行器):做動態訓練時增加信心
結語:站穩,才能走遠!
平衡力就像是身體的「隱形安全鎖」,一旦失去,就容易摔倒、失能。從今天開始,練習「站得穩、走得直」,讓自己走得更久、活得更自由!
每天 5 分鐘的平衡練習,是送給自己未來的穩定禮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