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只是老化,可能是「肌少症」悄悄上身!
隨著年齡增加,身體出現走路變慢、提不動東西、經常跌倒等現象,不一定只是自然退化,而可能是 肌少症(Sarcopenia)的警訊。肌少症是中高齡常見但容易被忽略的健康危機,及早了解、及早預防,才能維持行動力與生活品質!
什麼是肌少症?
肌少症(Sarcopenia)是指隨著年齡增加而導致的骨骼肌肉量與肌力的明顯下降。這不只是「變瘦」,而是影響身體機能性活動的關鍵疾病。
🔍 常見的肌少症表現:
- 肌肉明顯流失(尤其是大腿與手臂)
- 體力明顯下降,走路變慢、易疲倦
- 經常跌倒或無力從椅子站起來
- 平衡感變差,容易閃到腰或扭傷
如果不及早處理,肌少症會大幅提高失能、跌倒骨折與住院風險。
肌力減退對生活的影響
肌肉不只是讓我們活動,更關係到全身的代謝與健康,一旦流失太多,會造成:
生活上三大風險:
- 行動力下降:從站起來、穿褲子、提菜籃都會變困難
- 跌倒風險上升:腿部肌力減少,平衡力降低,容易造成骨折
- 失能與照護需求:肌力不足導致日常生活無法自理,需仰賴家人或照護機構
如何預防肌少症?飲食+運動雙管齊下!
一、飲食補充肌肉原料
- 優質蛋白質:建議每日每公斤體重攝取 1~1.2 克蛋白質(例如雞肉、魚、豆腐、雞蛋)
- 維生素D:幫助肌肉收縮與骨骼健康(可曬太陽、吃鮭魚、蛋黃)
- 均衡飲食:攝取足夠熱量,避免節食減少肌肉合成
二、規律進行肌力訓練
- 每週進行2~3次肌力訓練(如椅子起立、牆壁伏地挺身)
- 可搭配彈力帶、寶特瓶作為阻力
- 加入平衡訓練(如單腳站立、抬膝平衡)預防跌倒
小提醒:剛開始運動時量力而為,有慢性病者請先諮詢醫師或專業教練。
衛福部建議的檢測方式與日常對策
根據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資料,肌少症的檢測重點包含:
肌少症的三大指標檢測:
- 肌肉質量(例如雙能量X光骨密度檢查 DXA)
- 肌力(例如握力測試)
- 身體功能(如走路速度、小腿圍測量)
小腿圍少於男性34公分、女性33公分,可能代表肌肉不足。
日常生活建議對策:
- 每天走路或活動至少30分鐘
- 每週安排2~3次簡單肌力訓練
- 飲食注意攝取足夠蛋白質與熱量
- 定期健康檢查,追蹤體重、肌力與活動能力
結語:與其等老,不如練老!
肌少症不是老年人的宿命,而是可以透過「吃得好、動得夠」有效延緩與改善的狀況。現在就開始注意你的肌力與體能,別讓肌少悄悄偷走你的行動力!